硬盘"大肚"好撑船
--浅谈2001年硬盘大容量的走势
                


  在计算机PC系统中,硬盘一直是制约系统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为满足存储设备市场的需要,各个硬盘生产厂商纷纷推出了拥有自身特色的新技术、新产品,硬盘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每一代硬盘的市场寿命随之缩短。那么,未来的产品会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呢?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我们推断2001年硬盘技术依就会沿着 "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使用更安全、价格更便宜"这一路子前进,本文仅想就硬盘大容量的发展趋势谈谈自己的看法。

打个比方,2001年硬盘就像一个 "巨无霸"型的超级汉堡,能让饥饿的人着实饱餐一顿。它?quot;大"将会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硬盘的容量,业内人士分析今年年有望突破100G。Maxtor早前就宣布,推出容量为80GB全新系列的IDE硬盘"星钻一代" ,以满足个人电脑、消费者电子设备及网络附加式储存系统(Network Atta ched Storage, NAS)的大容量、高传输率的需求。相比其他厂家20GB,30GB 甚至40 GB 的产品,Maxtor的80GB可谓独领风骚,雄居榜首。它的这一举动势必引发一场大容量之争,我们估计100G甚至更大容量的硬盘会很快在市场上出现,定会使软件下载狂和平面图设计的专业人士兴奋不已。
其次,单碟容量方面,厂家也会各显神通,因为它的发展对于硬盘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增加硬盘的数据存储量,;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机械可靠性,为用户在相同的投入下创造更大的存储空间提供了首要条件。像Maxtor、昆腾、希捷都推出了20G的产品,已是当今的主流。
再次,在缓存方面,也突现出大容量的趋势。为了增加数据的读取速度,厂家在增加数据缓冲区Cache Memory上也有很大动作。主流硬盘自从钻石七代开始数据缓冲区都大幅提升到2MB,相信以后硬盘的数据缓冲区还会越来越大,而且会采用更新的算法以提高其效率和速度。
最后,笔者注意到在移动硬盘上也表现出大容量的趋势。在大量数据需要交换的今天,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想象把一个1G的档案拷入一堆磁盘带走的窘态,或者在刻录机前,冒着光盘被刻坏的危险去等上半个小时的惴惴不安,所以大容量移动硬盘应运而生。高速的USB 2.0规范推出不久,基于1.1规范的USB活动硬盘尚未形成气候;相比之下IEEE 1394硬盘浮出水面更值得一提。前有WD的30GB产品,后有Maxtor 40GB、80GB,它们的超大容量,优异性能,方便设计都让人惊叹,在消费类电子产品(数码摄像机等很多视频设备都支持1394接口)中应用十分广泛。因此,许多厂家也这方面加强了技术开发的力度。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谁在大容量方面取得了突破,谁就能赢得未来硬盘的市场。 硬盘容量的发展空间如天宽,如地阔,每个厂家只有勇于超越现状,才能准确把握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