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职场人的同龄者:戴尔Latitude 25年创新简历

小熊在线 新闻稿 | 2019年10月28日
新一代职场人的同龄者:戴尔Latitude 25年创新简历 ......


  自1994年第一台戴尔Latitude笔记本面世,到今年全线产品焕新登场,Latitude 25年来始终致力于用科技创新赋能企业生产力,不断突破自我、锐意探索,坚持为用户打造更优质的产品与更专业的服务,用25年的创新历程诠释了Latitude独到的商用美学。

  从整日,到全天

  Latitude在1994年推出的Latitude L 和 Latitude XP,以打破行业记录的8小时续航吸引了众多关注。时至今日,强悍的续航能力依旧是Latitude在商用笔记本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优势之一。今年,Latitude 7400二合一更是以长达26小时的续航惊艳登场。从整日8小时办公到全天候在线, Latitude用25年的探索为用户打造了更加稳定的生产力环境。

  维持全天候生产力,需要的不仅是强悍的续航,还需要更多技术创新的加持。早在2000年,Latitude就已经将内置网卡模块加入商用笔记本中,到现在全新Latitude笔记本的主动转向天线、Wi-Fi 6、4G无线链接模块的应用,Latitude始终在探索稳定便捷的网络连接之道。现代办公已经越来越不局限于传统的办公场所,这对Latitude来说是挑战,更是试炼,全新一代Latitude全天候的生产力支持,已经帮助用户走进了随时随地开始工作的未来办公新时代。

  从厚重,到小巧

  在笔记本电脑刚刚诞生的时代,他们的体积与“笔记本”这三个字似乎毫无关联,随着科技的进步,他们才渐渐“进化”成现在的样子。Latitude同样关注商用笔记本的便携性,早在2005年就已经推出了X1系列轻薄本,仅有2.5磅(约1.13kg)的重量放到现在也是十分惊人的程度。今年焕新升级的Latitude 全系列笔记本都在小巧上更上了一层台阶,甚至可以在机身与上代产品尺寸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容纳更大一寸的屏幕,无论是办公还是携带都能更加节约空间。

  但便携不等于一味追求厚度的压缩,“基于目前技术和制造工艺可行性情况下尽量做到轻薄,但不以牺牲体验和性能为代价,才是商用笔记本应有的平衡之美”,戴尔Latitude高级经理赵海明在采访中说到:“用户追求轻薄最根本的原因是出于便携的考虑,我们在保证了笔记本键程舒适、电池容量充足、散热循环良好的情况下,将笔记本的外观尺寸尽量做到面积最小而不是压薄,其实才是更能节约携带空间的选择。”

  从自动,到智能

  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大范围应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随着设备的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已经不止于常规的运算与存储,它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富于智能。Latitude同样也在致力于将笔记本赋予智慧。基于全新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Latitude 7400 二合一商用笔记本采用了突破性的ExpressSign-In智能感应技术,不仅可以自动感应使用者的到来并通过人脸识别解锁,更能在使用者离开后自动锁定,便捷更安全。

  不止于创新

  今年是Latitude诞生的第25周年,在这25年中,Latitude不仅专注与产品创新,更关心用户所想。10月25日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2019戴尔科技科技峰会上,Latitude向大家展示了25年来的历史积淀同时,还为此前举办的“Latitude与我的高光时刻”故事征集活动中的获奖用户举办了颁奖仪式,迈凯伦集团COO Jonathan Neale先生、戴尔全球终端解决方案市场部高级经理T-Jay Cook女士、戴尔科技集团商用终端解决方案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孙骏先生为三位获奖用户颁发了荣誉奖杯与奖品。Latitude能够不断前行,离不开广大用户的支持与见证,未来也将一同携手共进,开启新的征程。

  除了“Latitude与我的高光时刻”故事征集活动外,Latitude 25周年系列线上活动第二阶段——“我的本,我命名”中文昵称征集活动也将在近期于官网上线。Latitude从1997年进入中国,始终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同样收获了众多中国用户的喜爱与支持,在用户中为Latitude征集中文昵称,不仅是Latitude进一步推进本土化的决心,更是对中国用户的回馈与信赖。喜爱Latitude品牌、有出色创意的朋友们一定不要错过这次“出名”的机会。

  用技术服务于产品,并最终为用户带来更好商用体验,Latitude 用25年的锐意探索与众多用户成为了忠实伙伴。今后,Latitude也将继续锐意创新,用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来回馈大家的热爱,与广大用户共同开启广阔未来。

标签:戴尔Latitude

用户名:  密码:  没有注册?
网友评论:(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评论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