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网AI教育解决方案正式发布,AI小博士助力智创课堂新未来

转载 网络 | 2025年04月25日
学科网AI教育解决方案正式发布,AI小博士助力智创课堂新未来 ......

4月25日,学科网AI教育解决方案发布会在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成功举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正式发布了学科网AI教育解决方案及教师AI应用报告,并举办了专家讲座、圆桌论坛等活动,全面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多样化应用。教育行业专家、名校校长及名师代表、教育科技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未来路径。

AI小博士升级亮相,解决方案赋能智慧教学场景

AI技术掀起了教育变革浪潮,老师们一方面享受着它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有的AI生成的教育内容偏离教材,容易出错;一些工具用起来很复杂,不仅增加了工作负担,且很难生成高度适配教育垂直场景的专业内容……

在这场教育变革中,学科网始终以“让教与学更高效”为使命,用技术破解教育痛点,在2024年重磅推出教师智慧教学助手——AI小博士。经过持续的功能迭代和版本升级,AI小博士在本次发布会上升级亮相!它基于学科网千万级教育资源库和专业教研经验,深度融合DeepSeek、豆包、千问、智谱等AI大模型能力,成为提供智能备课、精准组卷、教务智能管理等服务的AI教育解决方案,其一键生成教学设计、一键搞定图文课件、一键快速生成试卷、一键查询教材百科、AI智能体特色应用场景等功能赢得了老师们的喜爱。AI小博士还与AI教育社区、AI教育工具箱、AI直播培训等丰富多样的服务共同构成学科网AI生态系统,可充分满足新时代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学科网拥有二十一年服务教育垂直场景的深厚经验,这一优势成为公司推动AI教育产品研发的强大引擎。AI小博士希望用新技术普惠每一间教室,为教师提供“0门槛”的AI工具,让技术真正融入教学日常,帮助学校打造人工智能标杆课堂。

AI助力教育工作者,教师人群应用报告发布

会议现场,学科网联合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芥末堆、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未来学校等21家单位共同发布《2025年教师人群应用人工智能情况调研分析报告》。该报告经过对全国超5万名一线教师的调研,深度剖析了一线教师在AI应用中的现状、需求与挑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深刻完善的行业洞察。

报告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历经二十多年的基建积累,已构筑稳固的发展基础。2025年,DeepSeek模型实现突破性升级,加速推动AI技术全面渗透备课、授课、学练等6大场景,构建了“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闭环。当前市场呈现“通用工具主导、垂直场景崛起”的格局,通用工具操作便捷,但教学适配性较弱,尤其是理科公式识别、实验模拟等功能较弱,AI教育内容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教育用户需甄别使用。

报告还提出未来教师人群应用AI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教育垂类AI产品将成刚需;AI工具向“轻量化+场景化”演进;AI内容生成将向“专业化+人性化”升级;构建AI教育交流培训体系。

专家讲座+圆桌论坛,共探AI教育变革应对之道

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应对?行业专家、校长、教师代表现场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AI赋能教育的新路径。

正高级研究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以《AI时代的教师成长》为主题,进行了现场分享。王清林表示,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学会思考,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陈旧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将会加剧,学生思辨力的提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正成为这场教育变革的最大推动者,AI时代教师可以培养六大素养,包括人机协作力、数据洞察力、情感计算力、创新设计力、伦理判断力以及终生进化力。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使得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普通学校迎来发展机遇,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凭借特色课程脱颖而出。

在主题为“校长与教师双视角:AI教育的变革与应对”的圆桌论坛上,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宝贵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德收介绍,学校是教育部公示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之一,在AI教育上做了很多探索。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高效、高频联动,打造AI赋能的小语种课堂,并开发了数十门大学先修课程;联合学科网开展针对跨学科学习、高阶思维培养的高效试题、作业命制实验。学校非常注重人工智能场景建设,老师们使用AI时要保持思辨,让它成为赋能教学的工具,而不要让AI限制思考,成为枷锁和牢笼。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未来学校副校长闫莉分享,学校作为国家级“央馆虚拟实验”和“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形成了“三步走”策略——搭架子、创特色、把AI教育从“盆景”变成“风景”。学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普及工具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科融合,逐步构建生态,其中关键是教师培训,采取"1+1+N"模式,即1个技术骨干带1个学科组,共同开发N个教学案例,期待人工智能进一步助力因材施教。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未来学校中学一级道德与法治教师、德育主任王成林认为AI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激活学生的沉浸式学习。AI的定位是在基于教育规律的背景下,为教育教学提供辅助,因此AI工具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师的使用习惯,帮助其发挥课堂主导地位。希望通过AI打破经验壁垒,让教龄短的老师能通过AI学情分析系统,像资深教师一样快速定位班级知识薄弱点。目前AI教育工具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相信AI还会进步。

河北省冀青之星、承德市骨干教师、承德县第一中学团委书记梁世超表示,在县域学校,AI是打破资源鸿沟的利器——用AI可以更轻松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更高效地实现精准教学。AI技术不是冰冷的替代者,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它可以是教学提效的助手,用于精准洞察学情;也可以是数据处理的助手,不管是排课表、监考表、值日表,还是制作PPT、试卷排版,都可以用于提升效率,真正服务教学工作。

本次会议的举办,推动了AI教育解决方案赋能教育教学工作,为AI进校园、进课堂提供了案例参考和科学指引。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表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政策彰显了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在这条新赛道上,学科网希望与更多伙伴一起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不断进步。”

标签:学科网

用户名:  密码:  没有注册?
网友评论:(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评论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